在市文旅局发布的上海市博物馆社会影响力前50名榜单中,虹口有5家博物馆榜上有名。今天,小虹就带大家逐一游览这些虹口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准备好出发了吗?
1951年1月,上海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人物类纪念馆。馆舍占地面积4212平方米,建筑面积5043平方米,具有二层庭院式的江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特色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博物馆的功能。
如今,我们看到的纪念馆是在原址上扩建的新馆,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
整个纪念馆藏有文物、文献资料20余万件,可谓馆藏丰富,同时,展览还采用了多种艺术展示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电脑、影视、声光电控制等高新科技手段,给人强烈而全新的感受。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家,我们不仅需要纪念他,更应当向他学习。这里可以说是历史爱好者不得不去的首选!
身穿长衫、手提行李箱的李白烈士雕塑放置在序厅内,墙上是“从上海到延安宝塔山”的浮雕,里面镶嵌着电子屏,屏幕上“电波长存,信念永恒”8个字,正是李白精神的写照。
“我在这里一切自知保重,尽可放心。家庭困苦,请你善自料理,并好好抚养小孩为盼。”在二楼展厅,观众可以戴上耳机,聆听李白在狱中写给妻子裘慧英的家书。这封看似有些啰嗦琐碎的家书中,李白没有丝毫的恐惧,有的只是充满生活气息的问候。
在互动体验区,你可以学习摩斯电码小知识,体验更真实的发送电码过程;通过互动装置,你还可以为李白烈士献花,弘扬李白烈士的精神。这里可以说是亲子一起体验红色文化的不二之选哦~
石库门元素、沉浸式体验、上海首个国旗教育展示厅……四念馆在2021年布展提升工程完成后,展陈面积扩大了一倍,展陈路线进一步优化,建成了上海首个国旗教育展示厅,新增中国党精神谱系连廊、红色足迹年道等,让大家可以更直观、生动地了解那段重要历史。
馆内大量运用上海的石库门元素,穿过一扇扇石库门,观众可体验沉浸式观展。展馆还运用点雕艺术将四大与会代表们的老照片重新呈现,克服相片年久会发黄褪色的缺点,可永久保存。
瞻仰那一幅幅弥足珍贵的照片,端详那一页页字迹有些模糊的资料时,心顿时回到了那乌云密布、争斗激烈的年代,耳边仿佛响起了先烈、先辈们那一声声慷慨激昂的呐喊。
站在外白渡桥上,往苏州河方向看过去,相信你会看到一座特别漂亮的建筑。一座由花岗石砌筑、19根通贯上下三层的罗马科林斯柱支撑、建筑顶部有着高大钟楼和“人民邮电”字样的欧式风格雄伟建筑,这里就是上海邮政博物馆所在地。
邮政大楼二楼营业大厅面积1200平方米,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素有“远东第一大厅”之称。邮政总局大楼是中国目前仍在使用的、规模最大、建造最早的邮政标志性建筑。二楼邮政大厅还可以正常使用邮政业务,也可以敲章留念,是寻找老上海记忆的一处秘境。
大厦二楼还设有一个邮政博物馆,是上海市第一座邮政博物馆。展厅内主要展示了从清代到现在的邮政发展历程,并有很多信箱的原件和模型可以观赏,尤其能让小朋友们了解更多和邮政有关的历史小知识。
1933年至1941年间,逾2万犹太人为了躲避大逃往了中国上海。其间,上海各界,特别是犹太社团和国际救援组织纷纷采取措施,帮助安置救济犹太难民,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在虹口地区安顿下来。
虹口区摩西会堂便是这些在沪犹太难民经常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是他们在战火纷飞年代的精神寄托。为纪念上海接纳和保护犹太难民的这段历史,2007年,虹口区人民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以摩西会堂旧址为核心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2020年12月,扩建后的纪念馆以全新面貌亮相。
进入纪念馆,整个展厅以场景再现的形式,结合多媒体交互多重体验,带领参观者以“听故事”的方式,去了解那段历史往事,展览内容由“逃亡上海”、“避难生活”、“患难真情”、“战后离别”、“特殊情谊”、“共享未来”六个部分组成,近1000件展品、十几个复原场景、161个鲜活的人物故事,讲述了二战时期犹太人如何逃离纳粹、如何来到上海虹口、中国人民如何和他们友善相处的感人故事。
展馆的展陈生动诠释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让犹太难民与中国人民交往的历史得以真实还原。现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境内唯一一座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展馆,也是回顾这段历史的必访之处。